在农业生产中,施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,但由于有些农民朋友不了解化肥的性质,在施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做法,致使化肥利用率低,甚至给农作物造成了肥害而导致减产,为此科学施肥应注意以下问题: 1、拌种。用过磷酸钙拌种时,由于磷酸钙含3.5%~5%的游离酸,用其拌种会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,所以作种肥的,应施于种子下方或旁侧8~10厘米处,做到种肥隔离。用过磷酸钙作追肥时,应开沟深施。 2、掌握好方法和浓度。地表撒施尿素和碳酸氢铵。尿素含氮量高,但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。同时,尿素在转化时呈分子状态,不被土壤吸附,易随水土流失,使作物难以利用。 尿素作追肥,应开沟条施并盖土。作叶面肥喷施,应掌握好施用浓度,喷施玉米,浓度以0.8%~1%为宜,蔬菜以0.3%~0.5%为佳。碳酸氢铵地表施用,容易挥发,而且挥发的氨气会熏伤作物的茎、叶,造成肥害。正确的方法应深施10厘米左右,施后立即覆土。 3、注意肥料的互补作用。 ①单施含钾化肥。硫酸钾、氯化钾呈弱生理酸性反应,施入土壤后钾离子易被土壤胶体的阳离子吸收固定,作物难以利用。所以施用钾肥应与氮肥、磷肥混用,尤其是山地、瘠薄地和新开荒地等缺磷地块,更应与磷肥混用,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钾肥、磷肥的作用。 ②追施钙镁磷肥。钙镁磷肥肥效缓慢,供肥时效短,作追肥使用,特别在作物的生长后期追施,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效果差。所以,钙镁磷肥应作基肥并与有机肥混施,或作种肥施用。这样,肥分逐渐析出供农作物利用,肥效长,有利作物稳健生长不早衰。 4、注意拮抗作用。锌肥与磷肥混施。硫酸锌与过磷酸钙存在着严重的“拮抗”作用,二者混合施用会抑制硫酸锌的肥效,使其有效性降低。所以应将磷肥作基肥,锌肥作苗期追肥,或锌肥作基肥,磷肥作苗期追肥,才可能提高肥效。 5、注意作物的耐受能力。有些作物属于忌氯作物,如西瓜等忌氯作物,若施用氯化铵、氯化钾等含氯化肥,由于氯离子的作用致使西瓜含糖量降低,影响产量和品质,所以,施肥时,应注意考虑作物的耐受能力。 新闻来源:中国农资网
1、尿素表土撒施后急于灌水,甚至用大水漫灌造成尿素流失。因此施用尿素时,应沟施、条施或穴施,施肥深度以7-10厘米为宜,然后立即覆土盖严,并注意施肥均匀。追肥后夏季2-3天,春秋季6-8天后再灌水。 2、过磷酸钙直接拌种。过磷酸钙中含有3.5-5%的游离酸,腐蚀性强,如过磷酸钙直接拌种,尤其是拌种后长时间存放,很容易对种子产生腐蚀作用,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。因此,用过磷酸钙做种肥、条施或穴施在播种沟内,并且用土将肥料与种子隔开。 3、磷酸二铵随水撒施。磷酸二铵随水撒施后,很容易造成其中氮素的挥发损失,磷素也只停留在地表,不容易送至作物的根际。作物既得不到氮又得不到磷,磷酸二铵不就等于白施了。因此,磷酸二铵应该提倡基施,如果作追肥应早施,开沟深施,施后覆土,一般要求施肥沟深10厘米左右。 4、碳铵地表浅施,覆土不严密,导致肥料利用率低。因此,施用碳铵要深施覆土并及时浇水,使氨被土壤充分吸附,以提高肥效。试验表明,碳铵深施比浇施可提高利用率10-30%。 新闻来源:中国农资网
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复混肥的技术要求,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、标识、包装、运输和贮存。 本标准适用于复混肥料(包括各种专用肥料以及冠以各种名称的以氮、磷、钾为基础养分的三元或二元固体肥料);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复合肥料如磷酸一铵、磷酸二铵、硝酸磷肥、磷酸二氢钾、钙镁磷钾肥等应执行相应的产品标准。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,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。本标准出版时,所示版本均为有效。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,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新版本的可能性。 GB/T1250 — 1989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。 GB/T 6003.1 — 1997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(eqv ISO 3310 – 1:1990) GB/T 6679 — 1986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 8569 — 1997 固体化学肥料包装 GB/T 8572 — 2001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测定,蒸馏后测定法(neqISO 5315:1984) GB/T 8573 — 1999 复混肥中有效磷含量测定 GB/T 8574 — 1988 复混肥料中钾含量测定,四苯基合硼酸钾重量法(eqv ISO 5317:1983和ISO 5318:1983) GB/T 8576 — 1988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 真空烘箱法 GB/T 8577 — 1988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 卡尔•费休法(neq ISO 760:1978) GB 18382 — 2001 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(neq ISO 7409:1984) HG/T 2843 — 1997 化肥产品 化学分析中常用标准滴定溶液、标准溶液、试剂溶液和指示剂溶液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: 3.1 复混肥料(Compound fertilizer)氮、磷、钾三种养分中,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(或)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。 3.2 复合肥料(complex fertilizer)氮、磷、钾三种养分中,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,是复混肥料的一种。 3.3 掺合肥料(blended fertilizer)氮、磷、钾三种养分中,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干混方法制成的肥料,是复混肥料的一种。 3.4 有机-无机复混肥料(organic-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)含有一定量有机质的复混肥料。 3.5 大量元素(主要养分)(primary nutrient;macronuutrient)对元素氮、磷、钾的通称。 3.6 中量元素(次要养分)(secondary element;nutrient)对元素钙、镁、硫等的通称。 3.7 微量元素(微量养分)(trace element;micronutrient)植物生长所必需的,但相对来说是少量的元素,列如硼、锰、铁、锌、铜、钼或钴等。 3.8 总养分(total primary nutrient)总氮、有效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含量之和,以质量百分数计。 3.9 标明量(declarable content)在肥料或土壤调理剂标签或质量证明书上标明的元素(或氧化物)含量。 3.10 标识(marking) 用于识别肥料产品及其质量、数量、特征、特性和使用方法所做的各种表示的统称。标识可用文字、符号、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物等表示。 3.11 标签(label) 供识别肥料和了解其主要性能而附以必要资料的纸片,塑料片或者包装等容器的印刷部分。 3.12 配合式(formula) 按N-P2O5-K2O(总氮 — 有效五氧化二磷 —氧化钾)顺序,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其在复混肥料中所占百分比含量的一种方式。 注:“O”表示肥料中不含该元素。 4 技术要求 4.1 外观:粒状、条状或片状产品,无机械杂质。 4.2 复混肥料(复合肥料)应符合表1要求 表 1 % 项目 指标 高浓度 中浓渡 低浓度 总养分(N+P2O5+K2O), ≥ 40.0 30.0 25.0 水容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, ≥ 70 50 40 水分(H2O), ≤ 2.0 2.5 5.0 粒度(1.00-4.75mm或3.35-5.60mm), ≥ 90 90 80 氯离子(CIˉ), ≤ 3.0 注: 1 组织产品的单一养分含量不得低于4.0%,且单一养分测定值与标明值负偏差的绝 对值不得大于1.5%。 2 以钙镁磷肥等枸溶性磷肥为基础磷肥并在包装容器上注明为“枸溶性磷”,可不控制“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”指标。若为氮、钾二元肥料,也不控制“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”指标。 3 如产品氯离子含量大于3.0%,并在包装容器上标明“含氮”,可不检验该项目;包装容器未标明“含氮”时,必需检验氯离子含量。 5 试验方法 本标准中所用式剂、水和溶液的配制,在未注明规格和配制方法时,均应符合HG/T2843之规定。 5.1外观 目视法测定。 5.2 总氮含量测定 蒸馏后滴定法 按GB/T 8572规定进行。 5.3 有效磷含量的测定及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的计算 按GB/T8573规定进行。 5.4 钾含量的测定 四苯基合硼酸钾重量法 按GB/T8574-1988规定进行,取消其中6.1中加钾醛步骤。 5.4.1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。 5.4.2 允许差 5.4.2.1 平行测定的绝 对差应符合表2要求: 表 2 钾(K2O)(X),% X<10.0 10.0≤x≤20.0 X>20.0 绝 对差值,% ≤ 0.20 0.30 0.40 5.4.2 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绝 对值应符合表3要求 表 3 钾(K2O)(X),% X<10.0 10.0≤x≤20.0 X>20.0 绝 对差值,% ≤ 0.40 0.60 0.80 5.5 水分测定 5.5.1 卡尔•费休法 仲裁法 按GB/T 8577规定进行。 5.5.2 真空烘箱法 按GB/T 8576规定进行。 5.6粒度测定 筛分法 5.6.1方法提要 用一定规格试验筛,将实验室样品分成不同粒径,称量,计算百分率。 5.6.2 仪器 通常实验室用仪器: 5.6.2.1试验筛(GB 6003.1R40/3系列):孔径为1.00mm 新闻来源:中国农资网